此時此地
2020,讀《大武山下》
其實我很少讀長篇小說。
在這年代,作為一個總覺得自己很忙的人,要投資大把時間與精神去讀一個落落長的故事本來就有心理與實際上的難度(現在就算是追劇也都得下不小的決心呢)。你無法很快知道作者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萬一看完了還是一頭霧水或是根本看不下去怎麼辦?有時我甚至懷疑廿一世紀的今天到底還有多少了不起的思想是非得靠寫個幾百頁的小說才能婉轉表達的啊。
所以,讀小說這件事,已成了一件需要頗大的決心,再加上對作者很多很多的信任,才能進行的一項活動了。
[繼續閱讀…]疫情系列二:諾亞方舟/沒有明天的日子
這不是我第一次逃難了。
2003 年 SARS 期間我在香港,已經非常完整經歷過「不回來怕染病,回來怕隔離,回來後怕歧視」的避疫流亡三部曲。
那次回台後,每天早上起床都輕易感受到重生的幸福。
這次的心情卻複雜得多。
[繼續閱讀…]華氏66度的人生(人是冷死的還是笨死的?)
三年前我貼了這篇,當時我辦公室的溫度是華氏 66-68 度(攝氏 19-20 度)。
三年後我的辦公室是華氏 68-70 度(也就是進步了攝氏一度)。
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世上有熱瑜珈這種運動。
但每次聊到這話題時,人人都說調個溫度到底是有多難?
愛上體育課─寫給所有需要運動的人
回想求學時代,各科幾乎都能輕鬆過關,唯獨體育課令人心生畏懼。輕則當眾出糗(例如:跳高時一屁股坐在竹竿上;跳遠時在沙坑裏跌個狗吃屎),嚴重時每有死去活來之感(跑完步總是上氣不接下氣;考游泳時載浮載沈只差沒淹死)。
上過這麼些恐怖的體育課,難怪後來我的人生一直都專注在大腦上(用我們高中訓導主任談髮禁的名言來說,就是「頭皮以下」的部分。至於「頭皮以上」,乃至軀幹四肢,以及人其實有個身體這件事,我很少在意。)
De-clutter
余自研究所時代起就建立了一套有條不紊的檔案系統,每門課各有其文件夾,一個蘿蔔一個坑,簡單整齊又方便。
開始教書後,學校提供又新又大的檔案櫃,文件也快速累積。舉凡授課大綱、學生名單、教學用的投影片、 講義、作業、考卷,乃至教學評鑑、會議記錄、評審過的論文,日復一日全部留存在越來越多的檔案夾裏。
文件分類歸檔一點都不好玩,但我深信:這些東西來日必會派上用場 。
職災現場:微笑著想吐
今天想寫些美好的事,但
昨天「被」某人約吃飯(我知道這個「被」是個贅字,但真的不能不強調)。
我知道世上跟我話不投機的人不會少於五分之三,但萬萬沒料到此人會不斷說出一些讓我想要閉氣白眼的話,(如果一定要打比方,就好像沒有人會約我出來聊陳前總統有多委屈多值得同情你說是嗎?)
於是,本人整頓飯維持著一種詭異的生理狀態:微笑著想吐。
我與我的外星人朋友們
自小走在科技前端的我,沒想到會遭遇一樣如此流行的科技令我如此置身事外(out of the loop),就是以 Facebook 為首的各種社群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