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
學無止境:馬世芳的羅大佑教室
以教學為業的我,早年曾幻想講一堂「羅大佑研究」的課,但我怕自己還沒把學術變有趣,先把羅大佑變無聊了。後來本人流落異鄉,不作此迷夢久矣。
2009 路經台北城,偶遇高手以「上課」的形式探討羅大佑,滿心好奇的我不懷好意,潛入講堂,伺機踢館…
[繼續閱讀…]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一首歌
最近我媽日日收看光陰的故事這齣連續劇,邊際效應便是,我天天聽到光陰的故事這首主題曲。
周華健 2008 台北演唱會 :我家在這裏
臨時決定提早回台,好不容易敲定的機票連環改期並付出慘重代價,這一切其實只為了趕上周華健的演唱會(雖然我好像從未親口承認我是他的歌迷)。
小巨蛋的票價已是不合理地貴,但我還是執意拉一個十五歲的國三生同行(誰都知道此舉十分不討喜──別說十五歲了,就算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也不大懂得欣賞周華健吧)。
一連串的非理性行為,不足為外人道。總之,我和一群朋友到了巨蛋。
思考與發笑:聰明的 Blue Man Group
好看的現場表演不少,但如果要挑一齣最接近本人品味的音樂劇,我選 Blue Man Group。
我如何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
前陣子一不小心就會看到香港回歸十周年新聞專題,讀來頗有感覺,想必是因為這十年之中也有我的四年(而且剛好是正中央那四年)。
一直到現在,我仍無法言簡意賅地描述那段百味雜陳的香港經驗,只能說它是人生中四頁密密麻麻的神奇筆記,值得不斷反省與回味。
難忘演唱會:祝你幸福
聽演唱會與看電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活動。看電影常基於對未知的好奇──因此不願事先知悉情節;聽演唱會則相反──人們常帶著整個過往來到現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