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
2020,讀《大武山下》
其實我很少讀長篇小說。
在這年代,作為一個總覺得自己很忙的人,要投資大把時間與精神去讀一個落落長的故事本來就有心理與實際上的難度(現在就算是追劇也都得下不小的決心呢)。你無法很快知道作者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萬一看完了還是一頭霧水或是根本看不下去怎麼辦?有時我甚至懷疑廿一世紀的今天到底還有多少了不起的思想是非得靠寫個幾百頁的小說才能婉轉表達的啊。
所以,讀小說這件事,已成了一件需要頗大的決心,再加上對作者很多很多的信任,才能進行的一項活動了。
[繼續閱讀…]告別三毛:2018 台北回聲演唱會
我知道 1985 年發行的《回聲》在很多文青樂迷心中是一張相當神聖的專輯,但從小崇拜三毛的我卻沒有太多感覺。
第一次聽的時候,其實還蠻失望的。
歌詞很滄桑,和三毛書中滿溢的熱情完全不同。音樂則是許多人的共同創作,風格不一,有些歌悲苦到了淒厲的地步。十四歲的我,消化不了。
六年後的那個冬天,三毛離去,世界瞬間停格。
在那之後,台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三毛始終留在那段黃金歲月裏,是不想輕易撥動的美好記憶。
所以,來看演唱會之前,我不但沒有太多期待,甚至還有一點害怕。
天災人禍──在那美好瞬間
今夏重臨廣州,從香港紅磡乘直通車,兩小時就到廣州東站。
首先拜訪中山大學,想像會有古色古香的舊建築,見到的卻是新天新地的大校園。
上回到廣州是 1990 年。走遍大半中國,廣州是當時唯一能端出精緻西式早餐的城市。因此,我的廣州印象,仍停格在那只斟滿橙汁閃閃發亮的玻璃杯裏。
學無止境:馬世芳的羅大佑教室
以教學為業的我,早年曾幻想講一堂「羅大佑研究」的課,但我怕自己還沒把學術變有趣,先把羅大佑變無聊了。後來本人流落異鄉,不作此迷夢久矣。
2009 路經台北城,偶遇高手以「上課」的形式探討羅大佑,滿心好奇的我不懷好意,潛入講堂,伺機踢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