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前夕以湊熱鬧的心情約大家去看阿凡達(Avatar),入場前又冷又餓的我,出場後又昏又暈,此片繼蝙蝠俠與變形金剛II後,榮登我的「難看大片排行榜」。
我自然並不期待它是一部發人深省的藝術片,而前所未見的 3D 立體特技也的確讓人感受電影特效又向前邁進一步,但我真的覺得這部片非常難看。
本來,難看的電影忘掉就沒事了,但今天某某新聞網一連刊出十五篇專文介紹阿凡達,我才發現本片的行銷手法可能比動畫科技還要高明,記者說:
真正驚人的是,一如當年「鐵達尼號」,看後觀眾有口皆碑,連原本不打算欣賞的人也不得不去見識一下,以免被嫌「落伍」。受到影音震撼後的粉絲則一而再、再而三進戲院重溫回味,讓賣座數字愈累積愈高,且後勁十足,堪稱「鐵達尼號」後又一個賣座奇蹟。【聯合報╱蘇詠智】
拜託,如果我還想再進戲院重溫回味的話,一定只是為了想知道如果坐在後排是否還會頭暈目眩。
當年鐵達尼看得我淚流滿面,經過了十年,阿凡達讓我頭暈之餘還有空呵欠連連,這絕不是因為我的智識有了多大的長進,而是因為阿凡達除了立體特效之外實在是部無聊至極的電影。
影片大力宣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但已厭倦 2D 影像的觀眾排排坐在 IMAX 影院戴立體眼鏡觀賞一部如何尊重(電腦動畫作出來的)大自然的電影,本身就是最大的反諷。
至於與自然(其實是外星人)和平共處這個正確到近乎八股的訊息,以超級誇張但完全不深刻的方式呈現,讓我想起風災過後關於土石流的新聞報導(多以人類過度開發導致大自然反撲因此要反省檢討防止悲劇再發生作終)。這麼一件簡單明瞭的事,有必要砸下三億美金的製作費再動員全人類到電影院去觀賞嗎?
也許,導演的目的是教育那些欠缺環保意識且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國民眾,如果是這樣,每日勤作資源回收追著垃圾車跑的台北市民真的可以不用看。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不就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嗎?
最近流行所謂「影像思考」,如果娛樂片的通病是「只有影像,沒有思考」,那麼阿凡達的問題就是「只有 3D 影像,沒有思考」。
娛樂無罪,但我完全沒被娛樂到。娛樂片,也可以放聰明一點。
(打算去看這部片的朋友,請盡量往後坐。)
阿威
推薦您看看這篇網誌,也不要錯過之後的幾則回應:原創性對一部電影到底有多重要? — 從阿凡達講起
箱子
嗯,很有趣,謝謝分享。
我覺得如果連對花了四億美金拍成的電影都如此不挑剔,娛樂工業只會越來越反智。而反抗精神垃圾也該是新時代最重要的環保議題之一吧。
箱子
阿凡達在奧斯卡大敗,令人對時代品味還留最後一線希望。
eviany
我竟然因為撥空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覺得通體舒暢。
真是太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