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和異鄉──中時電子報與我

一提起Internet,凡稍有涉獵者,言必稱其無遠弗屆,跨越時空阻隔,然而,除非是身歷其境,你簡直不可能了解,網絡那端傳來的一則龍應台的消息,在異鄉一個不下雨的夜晚,能帶給人多少感動和溫暖,「我想念黑暗裡巷子傳出來的茉莉香味,有二十年了」她說。

知道昨天哪個職棒隊贏球、誰在台北開了演唱會,彷彿家就不再那麼遙遠。

此文1996年在中時電子報實習期間為社刊而寫,記下了當年在奧斯汀求學的生活點滴。


中時電子報對海外讀者的意義,可能是中國時報自己都想像不到的。

每年有數萬留學生遠渡重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而心中真正懸念的,總是一個家的方向。

帶著這樣一分懸念,一年前,我從加州來到德州,開始另一階段的學業。完全不荒涼的奧斯汀,生活與加州無甚差別,但我失去了所熟悉的中文媒體。在這裡,中文電視頻道當然只能是一種奢求,連世界日報都由於無法及時到達而令人失去訂閱的興趣。於是,我極不情願地經歷了一段不知台灣事的日子。終於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竟然開始讀起不知是哪個單位贈閱的中央日報了!最快是五天以前的報紙,而且經常四、五份一起到達,雖不滿意,總覺得即使是看看台北的街景、瞧瞧副刊的花絮都好。然而,濃重的黨派色彩卻使台灣的一切顯得那樣不真實,而且經常離譜到讓人生氣的地步。每當此時,我真的就開始想家,想念千里之外那個充滿活力的喧囂台北,想念生命裡不需要中央日報的那段日子。

去年 (1995) 九月以來,中國時報,從那無邊無際的網路上,帶來了家的消息。

焦點新聞、台灣新聞、大陸新聞、國際新聞、財經新聞、社會新聞、影藝新聞、體育新聞、社論、時論廣場、開卷專刊、資訊周報,再度一一映入眼簾,雖然電腦螢幕不如紙張油墨親切,雖然線路頻寬不足需要耐心等待,雖然內容比起厚厚一叠的報紙仍嫌不足,但人在千里外的德州,忽然之間,好像又重溫了以前每天放學回家讀報的那種幸福,還多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新鮮感覺。

去年年底一場關係重大的立委選舉,牽動了海內外華人關切的目光,緊接著是五千年來第一回的總統大選加飛彈試射,所有關心台灣的人都迫切希望獲得來自國內的消息。由於兩岸情勢緊張,台灣得到美國媒體前所未有的青睞,除了時代雜誌和新聞周刊封面,叫人真正難以相信的是,周日一大早從門口撿起來的奧斯汀地方報頭版居然也出現李登輝斗大的相片。華爾街日報國際版每日必刊出一則關於台灣的報導,只是,所有的故事都非得從1949年講起,中段則千篇一律地稱讚台灣的經濟奇蹟,結尾當然就是描述我們如何不顧一切堅定進行那偉大的民主改革。這種極為正面的台灣簡介式的新聞報導,本身當然非常罕見而新鮮,並且發揮了增進台灣形象的作用,但其意義也僅止於此,因為,對我們來說,除了可藉此以英文重溫歷史,其中實在沒有半點新聞。

至於以即時國際新聞著名的CNN,在最緊張的那幾天,調來好幾名新聞特派員進駐台北,並把中共對台軍事演習的消息擺在波士尼亞之前,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坐在電視前,也跟著感受到那股人心惶惶的氣氛,急切地希望能多知道一點從台北傳來的最新消息。「飛彈要來了」,但落點離台北究竟多遠?「台幣重挫」,但現在匯率到底多少?「李登輝獲壓倒性勝利」,但其他三組人各得了幾票?報導都沒有提,失望之餘,也很清楚,這樣的細節,換作我是美國人,我也不想知道!

畢竟,所謂「地球村」,不過是一個由西方人所建構、甚至自以為實現了的概念。東西資訊交流極度不平衡,由西向東,是立即而強勢的;由東向西,則是緩慢、膚淺、甚或扭曲的。因此,出現在西方媒體的「第三世界」訊息,不是饑荒洪水就是內戰政變。但也正是在這個事實上,電子報的出現,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東方以相等的速度和自我的觀點對全世界發言,這是第一次。

在這場台海危機中,真正在意的,是遠在馬祖當兵的朋友是否無恙;真正盼望的,是分享大家共同的感覺,無論是勇敢、或者害怕。在這個時候,只有中時電子報能給我們第一手的報導;也只有中時那如假包換、百分之百的台北觀點,能給我們真正想看到的,告訴我們真正想知道的。雖然,也難怪,線路總是忙得發燒。

即使是在平時,電子報也扮演著某種不可取代的角色。微妙之處或許很難解釋,然而,知道昨天哪個職棒隊贏球、誰在台北開了演唱會,彷彿家就不再那麼遙遠。

一提起Internet,凡稍有涉獵者,言必稱其無遠弗屆,跨越時空阻隔,然而,除非是身歷其境,你簡直不可能了解,網絡那端傳來的一則龍應台的消息,在異鄉一個不下雨的夜晚,能帶給人多少感動和溫暖,「我想念黑暗裡巷子傳出來的茉莉香味,有二十年了」她說。

網路和異鄉一樣,是個無邊無際的世界,相信有許多不能回家的人,和我一樣,都在中時電子報裡慰藉了對家的思念。在此,除了傳達海外讀者的心聲,衷心感謝中國時報如此具開創性的努力,更希望電子報能夠再接再厲,擴充內容,增加頻寬,持續開發此一新媒體在各方面無窮的潛力。

如果有心,http://www.chinatimes.com.tw/ 將成為一個路標,在天涯海角,為所有心繫台灣的人,指引家的方向。

[原載中時社刊, 1996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