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超級星光大道的計分規則:一位教授的淺見

這次回台聚會大家必談的兩個話題是什麼?

──莊國榮與超級星光大道。

前者已迅速被王世堅跳海之謎取代,不值得有識之士再提。

而星光大道,則顯然已成為全台不分藍綠的男女老少(包括我那些忙得要死的朋友)都看過的唯一節目──我覺得這件事比節目本身更有趣。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本周已是開學第一周,本人共三次在清晨七點起床,並創下在零度低溫下出門上學的歷史紀錄。今早也是七點,被台北的長途電話叫醒,和大家一起觀賞星光二班總決賽現場直播。

總決賽果然充滿話題性,參賽者的演出很好看,但評審一反常態說不出重點,最後的結果則呈現翻盤態勢,令許多人深感錯愕(是比不上三一九啦)。

由於有相對複雜卻不甚符合直觀邏輯的計分規則在先,現場直播的時間壓力導致口頭上難以清楚交代即時計算出來的成績細節,又沒有準備奧運轉播常用的那種計分圖表(這也是我們的全民運動啊)──我猜今晚的台灣應該有不少人是帶著疑惑而睡去。

這完全讓剛開學的我想起「算分數」這件事。

沒當過老師的人一定很難想像算分數可以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

來談所謂「相對複雜卻不甚符合直觀邏輯的計分規則」。

計分規則必須明訂在開學第一天發給學生的課程大綱中,像合約一樣牢不可破。對於此事,個人有幾個原則:

一.盡量把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都納入評量:有的人很會考試,有的人很會寫報告,有的人什麼都不會卻很認真──這些人我都想給予鼓勵。所以我的課不會只有期末考或期末報告一項成績,平日課堂表現是不可缺(而且說不定是我最在意)的。

〔星光大道邀請各領域專家擔任評審,這一點有考慮到。〕

二.增加客觀性:雖然有人喜歡依個人主觀好惡給分數,但這樣往往會引來各種尾大不掉的爭議(尤其在美國),因此我在一開始就刻意把老師(也就是評審)可以「上下其手」的空間壓縮,讓各項小分數自己說話。所以一個占 25% 的期末網站作業要分五方面來打分──因為易用度、技術難度、美感、內容、與創意可能各有千秋,而每個千秋當然也可能有不同比重(你知道我多累了吧)。

〔在這方面,由於星光大道有五位評審,算是接近客觀標準。〕

三.嚴刑峻法中又要帶人情味:這一項技術性難度最高,很多老師採取五次小考取三次最高分(我的班從不小考),或一學期可容許三次缺課等等,此類規定簡直把一般成績計算的難度提昇到程式設計的境界。

〔關於這一點,星光大道的考慮不夠周延,因此才會見到一對一踢館賽中領先群選手一下子被淘汰的慘況,得靠敗部復活機制補救。〕

考慮一多,結果呢,往往發展出太複雜的計分規則,到了學期結束算成績時,一張落落長的 Excel 成績試算表快把自己搞瘋(有一度我發現某系似乎沒有人會用 Excel 這東西,讓我不禁懷疑大家的成績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總之,唯有如此嚴肅對待成績才能讓別人心服口服。

除以上三大原則外,評分規則更必須「符合直觀邏輯」。例如:如果期中期末二次考試各占一半材料,為什麼期末考占 30% 期中考卻只占20%?星光大道總決賽的前後兩場表演各占懸殊比例,就犯了這個謬誤。導致演出前後順序嚴重影響總成績,也造成比賽不公的「觀感」,甚至先被淘汰者與名次較高者似乎同分的怪現象。(其實這是規則本來就爛,跟「不公」沒太大關係。)所以,除了比唱歌,還要比數學和運氣才能得冠軍。唉。(你知道我支持誰了吧?)

所以呢,我建議第三屆星光大道請大學教授來訂定評分規則,以避免爭議。如此一來,大學教授就可以對國家社會作出重大貢獻了。(但別請莊國榮,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