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滿懷期待來到這個劇院,我一直提醒自己我終於要見到的是六十五歲的 Joan Baez。
一頭短髮,穿著牛仔褲和俐落上衣的她,彈著層次分明的木吉他,她的歌依然言之有物,她的聲音依然適合清唱,依然帶著感動人心的特質。
故事該從哪一年說起才好?
我的音樂旅程從聽齊豫開始,而齊豫的傳奇則從她抱著吉他唱了 Joan Baez(瓊拜絲)的 Diamonds and Rust(鑽石與鐵銹)開始。
到了高中,我喜歡捧著英文歌詞查單字,深信一定要把每個字的意思弄清楚,才能了解聲音背後的故事、故事背後的情感,以及情感後面那整個遙遠而浪漫的世界(多年以後我才發現美國既不遙遠也不浪漫)。就這樣,我學會了不少聯考一定不會考的單字,而其中一首花掉我不少心思的歌詞便是這首「充滿隱喻」(齊豫語)的 Diamonds and Rust(其中的怪字包括:damn 該死、vagabond 惡棍、cufflinks 袖扣、stray 誤入歧途、以及 robin’s eggs 知更鳥的蛋)。
第一次真正聽到 Joan Baez 的歌聲是高三某個萬籟俱寂的深夜,當時燈關了躺在床上但還小聲收聽著李文瑗的廣播節目,收音機傳來 Joan Baez 四十七歲那一年在西班牙演唱的實況錄音。如此優美的女聲配上盪氣迴腸的大合唱,我深受震撼難以成眠。
後來在報上讀到介紹發燒片的專欄,才發現當晚聽到的是 Joan Baez 的聲音。我買了那張西班牙演唱會專輯,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張 CD。
研究 Joan Baez 不可能忽略 Bob Dylan(鮑伯狄倫,即 Diamonds and Rust 一曲的男主角)。有段時間很想弄懂 Bob Dylan 那又長又難的歌詞,卻苦無文字可供參考。某日遇見自小赴美念書的同齡友人,請她用高超的英語能力幫我聽聽 Dylan 先生到底在嘟噥些什麼,沒想到朋友被那沙啞無比的唱腔嚇了一跳還不解地問我:怎麼會聽這種東西?(她當時的偶像是黎明。)
大三英文作文課上第一次寫長篇研究報告,我再次發揮寓娛樂於工作的專長,選擇美國抗議歌曲為主題,煞有介事到各大圖書館(包括偉大的央圖)查資料。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英文學術期刊(當時不知自己日後也靠這種東西吃飯),在半懂不懂的論文裏認真尋寶(當時也不知論文就是不能讓人太容易懂),我才知道:Joan Baez 的父親是位墨裔學者;她與 Bob Dylan 的音樂與感情世界是一大傳奇;美國六零年代的社會氛圍令人神往;另外,居然有這麼多學者認真鑽研關於流行音樂的主題(心想有一天我也可以這樣研究羅大佑──現在覺得這方法未免也太枯燥了吧)。
2006年,Bob Dylan 與 Joan Baez 相繼來到本城演唱,錯過了一整個(或兩三個)時代的我,居然還有機會親眼看見、親耳聽見這一切。
Bob Dylan的演唱會在一個可容萬人但大而不當的室內場館進行,音效不佳,四周還有賣小吃賣酒的攤子。負責暖場的老鄉村歌手唱了整整一小時。據說此人(Merle Haggard)還蠻有名的,但這就像請費玉清來替羅大佑暖場一樣怪異。
Bob Dylan 如預期一般地酷,不僅懶得取悅聽眾,而且從頭到尾沒離開過他的 Keyboard。歌喉沙啞一如往常,但大部分歌的編曲和唱法與錄音版本差距大到幾乎認不出來,但它絕對是好聽的,而且可能正因如此,經典方才生出令人震撼的新能量。
相比之下,Joan Baez 的演唱會則溫暖許多。
在重重疊疊的時間斷層中穿梭了許多年,我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設備(從收音機到隨身聽到床頭音響到家庭劇院再到iPod)欣賞她六十、七十到九十年代的聲音,近幾年則在新聞上看到她四處聲援反戰活動。今晚我滿懷期待來到這個劇院,我一直提醒自己我終於要見到的是六十五歲的 Joan Baez。
一頭短髮,穿著牛仔褲和俐落上衣的她,彈著層次分明的木吉他,她的歌依然言之有物,她的聲音依然適合清唱,依然帶著感動人心的特質。
她幾次說話都語露機鋒。唱到 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 最後一段時,還忽然學起 Bob Dylan 的怪嗓音逗得全場大笑。她說:「你們大概不知道我有幽默感吧,其實我就是靠這個活過來的。」從一個亂世活到另一個亂世,而且堅持用音樂說真話。她笑說:「我這雙腳真的累了,因為已經參加過太多次抗議遊行。」
再熟悉不過的吉他和絃出現,大家倒吸一口氣驚呼:經典的 Diamonds and Rust 來了!正當全場沈浸在優美歌聲裏,忽然聽到 “FORTY years ago, I bought you some cufflinks”,還補了句口白“Isn’t that scary?”(原曲為 Ten years ago,後來的版本唱 Twenty years ago)。曲終,她又把 “If you’re offering me diamonds and rust, I’ve already paid.” 後半句改成“I’ll take the Grammy!” (回家上網才知她被提名六次卻從未得獎)。想想這位祖母四十年來得一再重唱這首真人真事的傷感情歌,不幽自己一默又該怎麼辦呢?
安可曲是 Gracias a la Vida,這是那場西班牙演唱會也是我人生第一張CD中一首始終不知詞意的歌。今晚,Joan Baez 親自解釋這首歌的意義,那就是 Thanks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and bad things. Thanks for everything.
回到家,從 iPod 裏叫出這首歌,在網上找到完整歌詞,再翻開我的西班牙文字典,Gracias a la Vida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答案是:Thanks for Life ── 感謝生命。
[20061212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Bob Dylan演唱會曲目 http://my.execpc.com/~billp61/041006s.html
Joan Baez 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an_Baez
Diamonds and Rust (10年原唱版)
Diamonds and Rust (40年幽默版)
Katherine
Joan Baez的歌在我小時候常常聽,由於聽不懂,但曲調溫柔,還以為是兒歌。
箱子可真有求知慾,聽英文歌查字典作研究。也衷心希望你到65歲時,歌聲依然清亮。
你有演唱會現場照片嗎?
箱子
很喜歡這個祝福,希望到65歲時還有愛唱歌的心情。
小龙
看你心情满不错的。很羡慕你还有闲情去听听音乐会。我这个学期里里外外很忙,难得有喘息的时间,只有在出差在外,呆在旅店里,才体会到一种久违的安宁。
P.S. 去了Austin,感觉城市很不错。只是第六街上一个挨一个的酒吧有些夸张。
夢咕嚕
May you grow up to be righteous,
May you grow up to be true,
May you always know the truth
And see the lights surrounding you.
May you always be courageous,
Stand upright and be strong,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May your hands always be busy,
May your feet always be swift,
May you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When the winds of changes shift.
May your heart always be joyful,
May your song always be sung,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箱子
啊,這首才是我最最喜歡的 Joan Baez 的歌啦!
也是去年我在 iTunes 上買的第一首 mp3。
更好笑的是,我一時三顆饅頭起來,第二天把歌詞貼在上課用的部落格裏,對著經常氣死我的學生們說:同學們,學期快結束了,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福。
箱子
我居然在 YouTube 發現羅大佑上費玉清節目的錄影,這兩個人碰在一起實在太好笑了。(連結)
傻瓜
滄桑,還是滄桑
她已全心付出
箱子
這篇寫得很好: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6/4154398.shtml
鑽石與鐵鏽 用瓊拜雅歌聲展望世界
【聯合晚報╱楊久穎】
2007.12.26 03:10 pm
‧ARTIST: Joan Baez
‧SONG: Diamonds & Rust
有的聲音令人緬懷過往;有的聲音則令人對未來充滿期待;有的聲音令人熱血沸騰;而有的聲音則能讓人平靜安詳。
然而,也有一種聲音,可以跨越所有或前衛或保守的心靈,同時掀起陣陣情感波濤卻也撫平許多傷痛寂寥;溫柔與高亢,激昂與私密,憤怒與關懷,同時都存在於這種聲音中--沒有錯,這就是瓊拜雅(Joan Baez)的聲音:一個宛如天籟,卻又蘊含無數塵世凡人情感的美麗聲音。
擁有知性美人外表的瓊拜雅,父親來自墨西哥、母親則是蘇格蘭人;她自年輕時期便醉心東方文化、開始投入反戰示威等社運與校園運動,主題包括反種族隔離政策、反死刑、支援非暴力抵抗運動等,甚至曾因抗稅而入獄,並且近至2005 年,也還常見她的身影穿梭在各種反戰與抗議運動中;與被認為是六○年代學運精神領袖的民謠教父鮑伯迪倫(Bob Dylan)的一段隱密戀情,更促使她拿起吉他,透過她如天籟般渾厚飽滿、卻又清新高亢的美聲歌喉,用音樂唱出她對整個世界的期許與夢想。
或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瓊拜雅的印象,始自那首如詩般優美的「鑽石與鐵鏽」(Diamonds & Rust);這首擁有冗長歌詞與眾多繁複意象的歌,被人認為難以瞭解其中意涵,也有人認為這是紀念她與鮑伯迪倫那段亦師亦友、無疾而終的戀情的一首歌;而無論如何,歌詞中對時光流逝的感傷、充滿理想與夢的青春、細膩的感性與豐沛的詩意,在優美的旋律襯托之下,經由瓊拜雅那美好的歌喉,流洩出令人繞樑三日的韻律,也使這首歌至今已經傳唱超過40年,仍受到眾人深深的喜愛。
相較於迪倫如眾人心目中領袖英雄的地位,瓊拜雅在西方搖滾樂史的地位,或許無法被稱作是宗師或啟蒙者,而她歌詞中的各種隱晦譬喻、繁複的意境,也使得她的作品雖然帶有鮮明的抗議歌手與社會色彩,但更為人稱道的卻是其中美麗的詞藻與如詩的意境;換個角度思考,瓊拜雅或許不是父權社會所讚譽的「英雄」,但她充滿親和力、輕易流入人心深處的美麗聲音,以及堅定不移、關心著人類和平的靈魂,卻也值得人深深景仰。
在這歲末將盡時分,人們最企盼的,或許正是可以將各種亂象拋諸腦後,求得心靈的靜謐、人與人相處之間的愛和和平;而在瓊拜雅的音樂中,這樣的期許,一點也不顯得過於理想化,而轉為一種近似宗教性的信念--或許,我們正該學著相信:伴隨著瓊拜雅如此美好的歌聲,跨過了這個年頭,世界的確有機會變得愈來愈好。
【2007/12/26 聯合晚報】
Steven Jr.
很高興看到同好
我也很喜歡BOB跟Joan Baez的歌曲
謝謝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