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惡夢中醒來的感覺真好
──我說的還不是八年來的那場惡夢。
You find where mp3 music download on player, Don’t know where download mp3 music for ipod mp3 player
支持的候選人再次以極小差距輸掉選舉,一張又一張不相識的面孔落下淚來,沒能回台投票的我被罪惡感壓得喘不過氣而驚醒。
就這樣,開始了黏在電視前非常愉快的一天(希望是四年)。
想起過去種種,心情實在難以總結,但我知道很多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心情。
它不是想像中的激情(誰聽完馬的演說還能有激情?)而是安心與放心。
還有開心,原來,愛台灣可以是一件這麼開心的事。
台灣的民主走了二十年,在這麼一個充滿疑慮的漫漫長夜之後,它終於走到一個讓所有人相信民主制度真的可以發揮功能順利運作的位置上。對於幾度失去耐心與信心的我,這真是最最感動的地方。
謝謝你們,也想念大家。
箱子
八十天前,龍應台四問總統候選人。此刻,也許這些夢想真的有機會實現:
---
第一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在您的任內應該把文化定位為最高的發展戰略?
如果韓國將文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地位,那麼台灣有一百倍的理由要把文化放在施政的核心。除了文化力本來就是台灣的實力之外,更因為,台灣被武力威脅、被政治孤立,文化是「乘著歌聲的翅膀」,唯一可以化解威脅、穿透孤立的「軟力量」。而一旦文化定位為最高戰略,所有的政策——從國防外交到弱勢族群政策,勢必都要跟著動。
僅略舉其大者,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
一、盡速成立文化觀光部,統籌事權,整合資源,全力運作。
二、盡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民進黨政府為這個重大法案努力了五年,不能再拖延。
三、將彩券盈餘的百分之十用在文化目的。英國彩券盈餘的百分之二十八用來支持文化,愛爾蘭的彩券盈餘很多花在古蹟保存和藝文創作上。台灣用樂透盈餘去作社會福利,而社福預算本已佔總預算的百分之十八左右,相較於文化僅佔總預算的一點三,顯然失調。
四、全面擴大吸引人才。和鄰近地區比起來,台灣的吸引人才作法最保守,「關門心態」最重。重新檢視現存移民政策以及留學生和僑生政策,開最大的門,創最大的誘因,納引最多的人才,尤其對大陸優異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要施行「金卡制度」,重點吸收。
五、成立「文化產業研發中心」,以工研院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為參考,全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研發及輸出,並特別重視數位產業的研發(註四)。
六、成立台灣電影中心,以英國電影中心為參考,附設國家電影院等,全力促進台灣電影的創作、人才培育及國際行銷。
七、將創意產業納入正規教育課程,讓小學生就開始接觸創意產業,譬如動畫設計、劇本寫作、舞台及燈光設計、電影原理等,從國民教育的起點開始培養藝術的欣賞者及創作者。
八、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培植一流的閩南語創作。不要把閩南語看低,它是最優美的古漢語之一。超越族群政治層面,把閩南語看作台灣的重大文化優勢,可以做全球行銷。世界閩南語人口超過五千萬,如果誠心經營,台灣有條件成為全球最優質的閩南語文化輸出地。
九、將原住民文化復甦提升至施政優先。不必解釋,台灣每一個漢人見到原住民就該鞠躬道歉。部落的產業凋蔽、教育落後、文化斷層種種嚴重問題,不是缺少政策,而是開出的政策未能執行。只有將原住民政策提升到施政第一優先順位,才可能扭轉原住民文化的敗落命運。?
以文化走進國際
第二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以文化來領銜外交?
在很多資源遠比台灣豐厚的國家裏,文化是外交的主體。德國的歌德學院,瑞典的瑞典之家,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等等,分佈全世界,做文化外交。美國在九一一之後,開始推動駐外領事館的「領事館藝術計劃」,以文化藝術作為外交工作的最前線。中國大陸對「文化外交」有了領悟,動作迅速靈敏,零四年成立第一個孔子學院,短短三年,全球已有二百一十所孔子學院,分佈在六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另外還有六十一個國家的兩百多個大學或機構在排隊候補。
請問,您是否願意:
一、終止金錢外交。不再以「機密」外交預算去進行收買賄賂。「國際援助」的預算用在真實的國際人道救援上,而非以「救援」為名,政治交易為實。「國際合作」的預算用在真實的國際合作上,而非政治酬庸外國政要或為國內人物闊擺場面。
二、推動文化外交:重新定位駐外使館的任務,以文化交流作為駐外使館的核心業務之一。全面翻新外交人員的培訓內容,大幅加重國際文化交流的素養及能力。
三、設置「文化外交基金」,結合民間捐款,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以基金設置獎學金,鼓勵國際學生來台灣學習語言,支持各國漢學家來台灣研究,吸引各國導演來台灣拍片,作者來台灣寫作等等。
四、設置海外「台灣書院」,以中國大陸尚難以提供的品質和深度吸引國際人士親近華文文化,從而認識台灣。
舉一例說,台灣是整個華文世界的佛學重鎮,「台灣書院」與歐洲的社區大學合作開立佛學或禪宗的哲學入門課,就很可能開創文化市場。書院同時創造平台,增加台灣的學者、作家、藝術家與國際互動的機會。
以文化大膽西進
第三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以文化來建立兩岸互信?
兩岸可以是分立的,但是誰說分立的個體之間不能是友善的?敵意對峙,為我們贏得的是每年增加的國防預算和不斷流失的人才與資金。別人用飛彈對著我們,難道只能更多的飛彈去反制?您是否同意有另一條思路,那就是,飛彈愈多,我們反而愈需要善用自己的「軟實力」去說服他文明的力量與和平的意義?
以文化的眼睛來思考兩岸,請問,您是否願意:
一、承認大陸學歷,同時開放並鼓勵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目前不承認大陸學歷的作法,既不能解決台灣本身的高教問題,阻斷了人才的回流,更放棄了我們可能非常需要的大陸人才。一切都跟全球的潮流逆向而行,最後傷害的是台灣自己。
二、以文化大膽西進,爭取槓桿地位,全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除了民間本來就在進行的種種藝術學術交流之外,大刀闊斧提升交流的深度與層次,譬如:
——發起「兩岸合作編寫教科書」計劃。二戰後德國主動與前敵國如法國、俄羅斯、波蘭等,合寫歷史教科書。對峙的觀點、敵對的語言、誤會的死角,都由於歷時經年的一次又一次的辯論和協商而建立起互信互重的關係,奠定和平的基礎。中、日、韓三國,借鏡歐洲經驗,也在數年前開啟了教科書合作過程。兩岸之間雖同文同語,但彼此猜疑,困難重重,然而開創新的歷史局面,本來就是人民對於領導人的期待。
——發起「華文大辭典」編撰。可以由民間主導,組成跨區跨國委員會,涵蓋所有華文地區,進行大辭典的編撰。兩岸分治六十年,語言及文化意涵頗有差異,加上星馬港澳印尼各地亦自有特質,「大辭典」的共同編撰,除了辭典本身的學術和實用價值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透過文化的平台,兩岸的政府和民間可以超越政治紛爭,深度溝通。
——鼓勵並協助民間企業成立華文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或文化獎。如同瑞典的自我定位,它是軍事和政治的蕞爾小鎮,卻可以成為道德、文化和學術的重鎮。和平獎予勇敢的人以力量,文學獎予智慧的人以榮耀,科學獎予認真的人以鼓舞。小鎮因為輸出「價值」而成為重鎮。這也是「蕞爾」台灣在華文世界裏應該全力爭取的槓桿地位。
——全面開放,積極交流。促成兩岸媒體相互駐點採訪的正常化,支持各級學校與大陸學校交換交流。鼓勵民間基金會深入大陸,在大陸設點工作,或扶貧濟弱,或講學啟蒙、或培育人才,或激發創意。盡量擴大接觸面,讓大陸官方及民間接觸、理解所謂「台灣價值」,同時也加深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認識。
總而言之,台灣對於大陸,要爭取做「價值的輸出國」:人權的、人道的、文明的、理性的、法治的、公民社會的價值。我們的「價值」輸出的愈多,我們被迫花在軍火上的「價錢」就愈少。
或許有一天,我們繳納出去的每一百塊錢,二十塊可以花在牡丹亭上,而不是在潛水艇上。
以文化敞開台灣
第四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要以文化來厚植觀光產業?
和新加坡、香港的盛況比較起來,台灣的觀光成績讓人心痛(見表六)。
看得仔細一點,更令人心寒。台中地區的飯店住房率從零五年的百分之八十三點五六掉到零七年的百分之六十三點九八,降幅驚人。桃竹苗地區和台南地區的衰退也超過一成。真的是民生困苦啊。為什麼,有山有水有文化,人口比新加坡大四倍、比香港大三倍的台灣,卻像一個被遺棄的海角荒島一樣?
請問候選人,是否願意:
一、立即進行三通的具體實踐。
二、立即擴大開放大陸人來台觀光。在香港的兩千五百萬人次訪客當中,一千三百六十萬是大陸人。把門對大陸適當地打開,是台灣自救之道。
三、全面審視台灣的觀光產業結構及生態,以「青翠島嶼」、「文化台灣」為經營定位,對內做點線面的軟體配套連結,對外細緻區分觀光客群,精磨服務品質。針對大陸客來訪,立即進行全面的配套措施準備。觀光業,必須被當作「精緻文化產業」來看待,來設計,才可能細水長流。任何以生態的破壞或短線的操作取勝的作法,都是殺雞取卵的末路。
最後,可不可以求求您答應:徹底翻新桃園機場第一航廈。航廈整個空間簡直就是一個顢頇落後、寒酸粗糙的大展示,外人失笑,國人難堪。民航局計劃以十四億的預算,三年半的時間,做局部「拉皮」,「拉皮」效果之哆嗦寒傖,天啊,可想而知。
我建議,將零九年「機密外交」預算的近六十億全數刪除後編入第一航廈的修繕經費——哈,告訴我,為什麼不可以?■
原文刊登於亞洲週刊與中國時報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br&Path=4471880941/02br1a.cfm
Katherine
久久不看電視新聞的我,在那兩天居然看得很開心,很不捨得關電視。
考慮歸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