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連續劇──假如它不是真的

自問不算愛看電視的人(不像同學的媽媽得把電視上鎖),但我的人生不能沒有連續劇。

國三那一年,課業極其繁重(導師甚至要求我們將每晚作息記錄上呈),在風聲鶴唳的氣氛裏,瓊瑤四十集的庭院深深,我不曾一日漏看。更且,每天午休時分聚眾講述劇情進展、品評精彩對白。連續劇,是歡樂異常的反叛姿勢。

幾年前赴港工作,對香港的印象還停留在二十五年前轟動全台的港劇楚留香。盜帥和蘇蓉蓉的浪漫愛情,讓全國一千八百萬男女老少(包括小學四年級的我)神魂顛倒。一句粵語的「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型塑了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九O年代,日劇開始發燒。大學同學多是文藝青年,好友鑽研沒人聽得懂的海德格,我則背了幾首渥茲華斯的浪漫詩(我知道莎士比亞聽起來更加高深但實難欣賞此公)。連續劇這話題只能說是不登大雅之堂──直到放了一個寒假回來。

開學日見到好友,閒扯半小時後,我忍不住小心試探:「XX,最近有齣日劇…」同學應聲彈起:「東京愛情故事嗎?你不說我還不敢提呢…」接下來兩人歇斯底里同聲讚嘆:「好好看喔!」(現在真想不通當時到底在假裝什麼?)

幾年之後,好友忘了海德格,我也再背不全任何一首英詩,大家的話題卻仍繞著連續劇打轉。這回,是徐志摩的人間四月天。它濃濃的文藝腔,在這個真的已經「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的年代,讓我們憶起那個關於藝術與詩、夢想與愛的過往。

從那以後,台灣就再沒拍出過好看的連續劇了(請恕我無法接受流星花園,而大長今是齣韓劇)。

大家改看新聞。新聞如戲。

全民動員的規模,劍拔弩張的態勢,日日翻新的情節,難以預測的結局,新聞的精彩哪裏是鄉土劇所能比擬的?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三兄妹合吃一碗陽春麵,是催人熱淚的「星星知我心」;弊案的揭發,正義的伸張,真的只能等待鐵面無私明辨忠奸的「包青天」。

在這樣的時刻,你多希望自己仍然只是每晚八點守在電視機前痴傻看戲的觀眾,無論壞人有多壞,好人有多慘,再怎麼令人搥胸頓足的劇情,儘管情緒上可能會有小小的牽掛,都不致妨礙你安心入眠一夜好夢,因為你知道,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2 Comments

  1. Katherine

    你在美國有最新的CSI可以看,足以讓台灣同胞羨慕。

    台灣的新聞中有可怕的格格、見風轉舵的宰相、貪腐好色的員外、看來如同太監的某黨主席、搔首弄姿裝可愛的的嬪妃………比起美國新聞的確戲劇元素多太多。

    東京愛情故事早已落幕,希望吐桑愛情趕快上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